政制事務局局長就「國家的未來:和平與發展」致辭 |
以下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八月十七日)出席「文匯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講座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國家的未來:和平與發展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當初我聽到文匯報舉辦這個國情研習班時,感到十分高興。我覺得香港新的一代確實應該多些認識國家整體的發展。為什麼我會選擇今天的主題──「國家的未來:和平與發展」呢?記得我像大家讀大學時是七十年代,其實是七五年至七八年,當時國家正在談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四個現代化」。對我們來說,當年我們作為大學生的,國家未正式行改革、開放的路,是剛剛討論這個問題,而「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是充分反映國家整體發展、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政制事務局其中一個職責是統籌香港的對外事務和對外關係,在處理這個範疇的工作,我們要處理香港簽訂哪些雙邊、多邊條約,參加甚麼國際組織的活動,我們經常要與外交部的同事商量一下我們的工作,而他們也經常向我們介紹國家的外交,是建基於「和平與發展」,令周邊的地區、整體國際的環境穩定,是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有利的。國家處理內部的事務,「和平與發展」是主軸的思想。 說回「四個現代化」,我們那時正在讀大學,當時國家領導人講「四個現代化」是講四個方面,即農業、工業、科技以及國防。我們國家的農業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經過四分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突飛猛進,如果大家計算一下,現在每年我們人均消耗4000公斤的食物,比較七十年代的3000公斤,以人均來計算,有很大的進步,人民基本上比較豐衣足食。如果大家到內地旅遊,可以看到內地的超級市場有很多款式的食品可以購買,與我們小時候讀中、小學時,內地的親戚要領糧票的環境(比較)已改變了很多。現在內地的超級市場可以買到甚麼呢?可以買到「士多啤梨」(草莓)、本來在日本開始種植的富士蘋果等等,我們可以在香港買到的食物,在內地基本上都可以買到。我們除了自己有足夠的糧食外,我們國家也有很多的糧食出口,所以農業的現代化已經有很大的成果。但是,我們國家整體農民的人口比例仍然很高,是差不多八成,在已發展國家中,農民人口的比例是可以很低,可以是兩成。所以今後整個國家再發展下來,農村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平衡和發展模式方向,是一個很重大的課題。我們整體國家要發展,農業要維持高生產量,但是農民的生活也要照顧。如果有很大的人口遷移,這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中央、省、市政府,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家北上做研習的時候,可以多認識這些課題。 說完農業,工業又如何呢?說到工業,香港本身的參與和認識會比較多,大家也聽到陳智思議員提及,香港單在國家的南部,在廣東、珠三角州、泛珠三角的地方,有五萬五千個企業,聘請內地的勞工有一千一百萬人。國家走改革開放、「四個現代化」的道路,香港,特別是商業、工業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和有很重要的角色。香港企業的經驗、資金的注入和人才的參與,對推動「四個現代化」,特別是商業、工業方面,佔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時至今日,我們與內地省市政府,特別是與廣東省政府談合作,大家合作的基礎是很寬闊的,他們不單是講客套說話,他們實實在在說在過去二十多年,香港協助推動廣東省的對外開放,協助建立了我們現在在廣東省每個地方皆可以見到的基建、工廠和人才的培訓。所以工業方面,我們現在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例如在一九七八年時,國家對外的進出口總額只不過是206億美元,以全世界來說,進出口是名列第二十七位。時至今日,以二○○四年來說,國家的進出口額高達8500億美元以上,在全世界的排名榜是名列頭五名內,充分反映為什麼有人說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工廠」。我們不但進出口額在世界的排名榜內名列前茅,如計算國內生產的貨品是十分多元化的,不單有輕工業、成衣,現在還有很多家庭電器、電腦、電話都是內地生產的。出口去到外國的地方更是無孔不入,我聽人說,內地生產的電器已經去到南美洲,有重要和頗龐大的市場佔有率。我們在內地聽不同部委、企業說要「走出去」這條路,而內地的企業也已經有一定的成果和基礎。所以我對內地的經濟發展很有信心,很清楚看到現在我們建基於過去二十多年、四分一個世紀以上的改革開放,我們很有動力。在定下第十個五年計劃時,國家希望在二○二○年的總生產值「翻兩翻」,即是在未來的十五年內增加四倍,如果大家看沿海的省市地區,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是雙位數字跳升的,人均收入也相當不錯,這些地區可能不需要十五年GDP便可以「翻兩翻」。如果我們這樣看,這對香港本身的發展確實十分重要,這點我會稍後與大家再分享。 我們現在看內地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以一句說話作總結:這是一個低成本、高科技(low cost, hi-tech)的經濟體系,全世界都不容易找到。最能夠代表hi-tech的是甚麼呢?是楊利偉升空,是我們去年所見到的,中國人的火箭可以升上太空,以及我們自己的代表可以把這個千年夢變成事實。這些科技可以帶動很多其他科技的發展,不單是電腦、金屬、一般物理的研究,是要有較尖端的科技才可以驅使其他的行業有進一步的發展。升空是最高科技的代表,如果我們看其他的科技,早前我見到報章報道北京研製出一個機械人,會做很多的功能,通曉很多技能;早幾年我在特首辦工作時,到過北京的中關村,在那兒看過他們很多的研究。資訊科技及其他科技,在我們國家的發展確實是一日千里。如果你看一些我們較容易接觸到的事物,例如磁懸浮火車,在上海,由機場可以到達上海市中心,這也代表在不同的範疇吸納外國的科技,以在國內再進一步發展。磁懸浮火車已開始做了,歐美各國不少政府和企業都很關心我們在內地跟著會如何推動。 再簡單談一談國防,「四個現代化」要談的最後一個課題。記得一九九九年國家五十周年國慶,我們與香港的代表團一同到北京訪問,當年在天安門廣場的巡遊,我們看得很清楚,現在國家的軍備是十分現代化、多元化的,但是根據我和中央有關部門的理解,很清楚的是,國家搞國防就是國防,以和平為主導,對周邊地區並沒有任何野心,希望維持整體「和平與發展」這個主軸思想,周邊環境穩定,方便國家自己國內的發展,也對國際進一步的增長及發展有所貢獻。 這條改革開放的路、「四個現代化」的路,是在我成長期間開始的。今年我五十歲了,在我工作二十多年中,我親身經歷到、見證到這些成果。 但有另外一樣,是在我畢業之後親身經歷、也都參與過的工作,亦是源自「和平與發展」這個主軸思想,就是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套國家方針政策的落實。其實是有「和平與發展」這一套思維,才會有「一國兩制」這套方針政策可以制訂、可以落實。 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不容易解決的。香港的問題,在八二至八四年《聯合聲明》的談判方針政策定下來。八四年以後,由八五至九零年,我們把《基本法》草擬成文,也逐步落實。九七年香港可以平穩過渡,回歸祖國,可以將「一國兩制」全面落實,這是十多年努力的成果。 但是因為我們可以成功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一國兩制」給予香港新的發展空間。我經常舉一個例子:「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我想剛才陳智思議員已為大家說過了,對嗎?九零年定《基本法》的時候,沒有人意識到,九七之後香港回歸,內地與香港會有自由貿易的安排。為何可以做得到呢?其實也是因為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香港可以根據「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安排,保留我們世界貿易組織(世貿)成員的身份,保留我們參與世貿的身份。也因應國家加入世貿之後,我們和內地可以分別以世貿成員的身份,簽訂自由貿易的安排,以致我們可以將香港製造的商品零關稅進入內地;以致大家畢業後投身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服務業、專業,做律師、醫生、會計師、建築師,有朝一日,你們皆可以去內地工作。 剛才同學問,如果我們希望於香港招募人才,但同時又鼓勵香港的人才北上,那即是怎樣?其實答案十分簡單:香港是要不斷拓闊我們於經濟範疇全世界的參與,包括內地的參與。香港的市場要不斷擴大,我們才會有經濟發展的空間,大家畢業後可以跑的路才可愈來愈遠、愈來愈闊。 人才是永遠有交流的,我記得我們畢業的時候,如果我們做律師,或是做會計師的同學,他們見到那些公司的合夥人是什麼人呢?很多都是西人。當年於香港執業的註冊會計師或律師,律師行的那些合夥人,很多都是西人。為什麼有這種情況?那是因為當年外地的人才流入了香港,並培訓香港的人才。現在香港的人才流入了內地,於內地由我們培訓一些人才,但同時亦為香港賺錢。所以人才、資金與技術可以互流,可以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有「一國兩制」,有CEPA,香港有新的發展空間,這皆是源自「和平與發展」這個主軸思想。 香港的歷史問題解決了,台灣的問題還未解決。大家都關心國家發展,大家都是香港社會的一份子。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和香港廣大市民一樣,都十分希望國家繼續發展,有一日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統一。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我看到四、五月期間,中央的領導人十分歡迎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分別到內地訪問,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現在北京已表明很願意盡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的途徑去解決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解決這一個每個我們作為中國人都關心的問題,完成歷史的使命。 要好好處理這一個問題,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要關心今後的發展。我經常說,統一對台灣的同胞,對台灣的社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果回顧香港的經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們對將來仍然未有百分之一百的肯定,所以當時也有不少的香港人移居外地。但愈近九七,愈多移居外地的香港人回流返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大家看到九七之後,政治不明朗的因素愈來愈清晰,將來發展的模式是肯定的,香港亦有一個前景。如果台灣願意談統一,其實有一日這些政治不明朗的因素也會一掃而空。 從香港的經驗可見,我們與內地的交往愈多,經濟發展的路將愈走愈闊,我們現時不單有CEPA,我們有「九+二」 - 泛珠三角九省再加兩個特區,構想如何合作與發展。香港也有更廣闊的、於國際層面參與的空間。特首去到外國是見別國的元首的。我們參與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時候,特首是與其他國家的元首共同參與這些國際的會議,而且基本上是平起平坐的。我們所需要保留一切對外的聯繫,不論是金融、航空協定、香港的航運服務,一切皆可保留。所以我覺得只要海峽兩岸大家都認清問題和積極面對,我們這一輩的人在有生之年,是有希望可以見到國家統一。 為什麼我跟大家談這麼多的問題呢?由「四個現代化」,到香港回歸,到台灣問題。因現在你們北上參加國情教育培訓班,我希望大家有一個更闊的角度去看國家的發展。你們是新一代的人,在你們讀完書,你們有生之年,有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要由你們處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很多「大事」,但Mother Teresa(德蘭修女)曾經說過:"We cannot all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意思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幹一番「大事」,但我們都有一個職份,可以於我們份內全心全意做一些「小事」。 大家聽了幾位講者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想法,日後你們到過北京完成這個研習班,你們畢業之後到社會做事,我希望不論你們做什麼工作,你們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同事,和海外訪港的人士說,我們國家的發展,是有希望的;我們國家上下,是一心的。無論是在香港或內地,我們都希望本著「和平和發展」的理念,搞好國家。對內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對外我們對全世界,不論是區域或是國際層面的發展,都有積極的貢獻。這是中國人、中國心。我十分高興能夠聽到大家有機會去北京研習一下。我相信這對你們有益,亦深信你們去北京完成研習後,你們的人生經驗和思維會更加豐富。多謝大家。 完 二○○五年八月十七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