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詞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智經研究中心二○一七年港珠合作發展研討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十一月十一日)上午出席智經研究中心二○一七年港珠合作發展研討會的致辭全文:
   
李主席(智經研究中心主席李國棟醫生)、張局長(珠海市港澳事務局局長張梅生)、Lawrence(智經研究中心理事李金鴻)、方秘書長(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方小勇)、各位嘉賓:

   ​大家好!我很高興應智經研究中心邀請出席今天的研討會。

  智經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提出具策略及前瞻性的政策建議,為香港整體和長遠發展出謀獻策。智經研究工作的其中一方面,就是特別專注於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以及珠三角地區的競爭優勢。我感謝智經研究中心與珠海市港澳事務局合辦今日的研討會,提供寶貴的機會探討香港與珠海之間的合作和發展。

大灣區建設及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明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大灣區建設就是要體現這幾項重要策略,包括支持港澳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推動粵港澳三地在大灣區互利合作、錯位發展,並為港澳居民在內地拓展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在內地享受更便利的生活。 

  我在過去幾個月就大灣區建設聽取不同商會和專業團體的意見時,經常會提到的一個問題是,究竟這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過去其他內地和香港合作有什麼分別?大灣區建設有三個特點:

一、  大灣區建設突破創新之處,就是把粵港澳三地以一個區域經濟概念推進發展,區域內城市要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進一步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係,與過去單純以地方與地方之間合作為基礎有很大區別。

二、  大灣區是在一國之內,有兩種制度和三個獨立關稅區。因此,大灣區建設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按照「一國兩制」的前提下,讓我們以創新思維打破舊有框框,在粵港合作「先行先試」的成功基礎上推動政策突破,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居民、貨物、資金、訊息的流通更為便捷,讓在大灣區發展的香港商界和行業受惠。我們亦會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營商、就業、創業、生活以至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使大灣區能夠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

三、  推動大灣區建設,會成立協調機制,除了粵港澳三地政府外,亦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相關中央部委,這除了能更有效推動城市間的協調發展外,亦說明了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國家對大灣區的重視亦有利推進創新的政策措施,打破一些固有的制約,特別是處理好「一國兩制」下的合作關係,盡量消除因兩地實施不同制度的政策限制,促進城市之間的生產要素流通。

  在參與規劃編制的過程中,香港社會各界、各階層提出了不少具體建議,當中包括便利香港專業人士及企業進入大灣區市場,例如,解決CEPA「大門開,小門不開」的問題,降低不同專業界別在大灣區執業或提供專業服務的門檻等的意見。我們已向國家發改委反映這些訴求。

  香港是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經濟制度、完善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及金融體系,並擁有高端人才及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業。「十三五」規劃內的《港澳專章》已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功能定位,包括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地位。香港將充分發揮獨特優勢,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錯位發展,並與大灣區城市共同「走出去」拓展國際領域,把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

   在推動「一帶一路」的過程中,相關國家和地區將大大增加對金融投資、航運物流、基礎建設、專業服務及貿易等產業的需求,而這些產業正是香港在大灣區獨特優勢所在。香港將在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服務等傳統產業發揮獨特優勢,將香港的國際關係,延伸到大灣區。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可以在國際資產管理、資金管理、風險管理、項目融資、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協助和推動大灣區城市「走出去」。

  大灣區擁有世界最具規模的港口區、機場群,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和物流中心。香港在高增值專業海運服務發展蓬勃,熟悉國際貿易活動的營運和規則制定過程,並擁有大量這方面的人才和全球網絡關係。而在航空方面,香港國際機場是成熟的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擁有完善的國際航線網路。憑藉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優勢,將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以至成為亞太區的高端航運服務業群,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策略。

  除了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優勢外,香港亦會充分利用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拓展新興產業,為香港經濟多元發展注入新動能,特別是在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

  以創新科技驅動發展,是國家以至全球發展的新趨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大重點,就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過去孕育了不少科創的知名企業,已為未來發展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好基礎。香港可充分利用創新科技產業的優勢,包括科技人才,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要發揮區域影響力及軟實力,並促進「民心相通」,大灣區應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專業設計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建立品牌,為產品和服務增值。以深圳為例,深圳是著名的製造業中心,亦是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專利申請量居全國之首,擁有良好產業基礎。香港和深圳在設計業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兩地加強設計合作,可體現為「深圳走出去、香港引進來」。事實上,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例如珠海,地緣、文化相近,在文化創意產業上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快將落成,大灣區內的交通聯繫將進一步改善,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定下良好的基建基礎,往來不同城市的時間可大為縮短。如果能夠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透過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打破制約生產要素流通的藩籬,便能夠進一步促進香港與珠海及其他大灣區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充分發揮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協同效應和機會。

珠海發展和港珠澳區域合作

  ​香港和珠海都是大灣區內的重要城市,亦是長期的合作伙伴。香港與珠海市位處珠江的東西兩岸,現時從香港到珠海的九洲港,一個多小時的船程就到達。兩地在各方面的互動,包括經貿、投資和文化交流等領域,都非常密切和頻繁。珠海生活環境優美,也有不少香港人在珠海置業。珠海市地理位置優越,與香港隔海相望、與澳門陸地相連。
   
  港珠澳大橋是首個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陸路運輸基建項目,並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三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內,有助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及物流,為港珠澳的旅遊、金融、商業及物流業等不同範疇帶來大量發展機會。

  此外,我得悉珠海市正着力發展空、鐵、路、水一體化的交通體系,建立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地位,努力實現珠三角灣區一小時通勤圈,也令珠海成為港澳—東盟經濟走廊上的樞紐城市。我相信,珠海未來在交通的發展,將能夠大大擴展香港與珠海的的合作空間。

  事實上,香港一直是珠海市主要外資來源地。二○一六年底,港資企業佔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四成,合同/實際利用港商直接投資佔全市外資總額差不多五成。我在九月到過珠海,與多位港商會面。他們在珠海經營二、三十年,與珠海市一起成長,一起發展,有港商不斷提升技術、拓展市場,成為業界翹楚;也有港商順應珠海的發展方向,成功由傳統製造業轉型至裝備製造業。港珠機場合作項目更是兩地公營機構合作的典範,珠海機場在委託了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以來,航線、客、貨量均大幅增加。

  近年香港企業積極到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發展,包括銀行、文化創意產業,以及青年初創企業等。香港是國際化的大都會,香港在法律、會計、建築、工程和管理等多個專業服務領域都達到世界級水準,也能與國際接軌。我希望香港的專業人才在橫琴自貿片區的發展也可以有更多的貢獻,同時得到更多機會。

  珠海市已經建立了多元化的產業體系,包括近年快速發展的裝備製造業,遊艇製造業等。香港服務業發達,尤其在金融、管理、設計等方面優勢明顯,而且高度國際化,可以成為珠海市面向全球發展的好夥伴。我鼓勵珠海市利用香港作爲平台擴充業務,開拓和發展國際市場。

  珠海市亦是內地有名的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多次獲評中國宜居城市第一名。旅遊方面,港珠兩地可在不同的海外市場合作,加強宣傳推廣,並積極利用粵港澳旅遊推廣機構作宣傳平台,進一步推動「一程多站」旅遊的發展,以吸引更多海外遊客。香港計劃於二○一八年底舉行以「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發展規劃為雙主題的旅遊合作論壇,我們希望與珠海以及各地旅遊部門合作,一同做好在海外長途市場的宣傳工作。

  我希望藉着今日的研討會,鼓勵大家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最後,謹祝今日的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2時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