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上策──早日對話

(節錄自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第二屆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經貿合作研討會》的發言全文)

政制事務局自二○○二年七月負責處理對台事務後,一位外國派駐台北的貿易代表問我:「如果台灣跟大陸統一,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我回應說,統一是百利而無一害。首先,統一可以掃除台灣在政治上的不明朗因素。第二,台灣在大陸的經濟和貿易版圖將有更遼闊的發展空間。第三,台灣也可以有更多的國際活動空間。

讓我詳述這三方面的觀點。

首先,《基本法》授權香港以「中國香港」身份參與WTO、APEC等國際組織。在這些會議中,行政長官與外國領導人是平起平坐。香港正著手安排在今年和明年舉辦「世貿部長級會議」和「國際電信聯盟會議」。我相信台灣也十分希望擁有這樣廣闊的國際活動空間。

第二,亞太地區的經濟已朝?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中國將是這趨勢最重要的火車頭之一。中國現時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預計到二○二○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四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二萬多億美元。全國的鐵路網絡和高速公路網絡正全面發展,單是大型核電站便有三十多個項目。以香港為例子,我們正與內地商討興建港珠澳大橋和連接廣州的高速公路。

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正與東盟、澳洲和新西蘭商討自由貿易協議。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正積極尋找機會進入中國發展蓬勃的市場。台灣如果仍不抓緊時機,投入這經濟融合過程,將面臨被邊緣化的可能。台灣應當選擇的路很明顯,一如西方有句諺語:「Return to the fold. Be part of the family」。

回歸後香港經歷了經濟低迷及長期的通縮情況,但現時經濟已逐步復蘇,前景亦越見明朗。在CEPA底下,香港貨物以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而「個人遊」則容許內地旅客自由來港觀光購物。這些措施明顯推動香港的經濟增長及復蘇。類似的安排也已建議在台灣推行,超過十種在台灣出產的生果可以出口到中國內地而不徵收關稅,而個別的內地旅客亦可以到台灣旅遊。實行這些提議有利台灣的經濟發展,兩地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將鞏固和平共存的根基。

第三,未來是充滿未知之數。香港曾經在八十年代經歷一段不太明朗的日子。但當香港人開始感到「一國兩制」是真的會落實,以及為實施《基本法》的預備工夫都順利進行時,香港人便對未來重拾信心。

中央領導人在不同場合表明香港和澳門的問題經已解決,在台灣問題上,會採取更具彈性的安排,包括容許台灣保留自己的軍隊。

最近,國民黨和親民黨的主席訪問內地,為兩岸關係開展新的一頁,一次接觸,化解六十年的分隔。

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由來都不易解決,最佳的方法是透過對話。盡早就國家統一展開對話,這才是台灣的上策,台灣的領導人應抓緊時機,俗語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過去,國家統一就像是一個夢想。但連宋先後訪問內地,為兩岸關係開創了新的局面。香港市民都全力支持國家統一。我相信只要我們同心合力,我們這一輩的人,有生之年可望見證到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