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政制事務局局長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為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十月二十五日)出席立法會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主席女士,我準備就三方面回應各位議員今日發表的言論,這涵蓋政制發展的事宜、政治委任制度進一步發展的建議和區議會幾方面的事項。

  特區政府方面,我們一向致力推動香港按照《基本法》發展民主政制。去年我們提出關於二○○七年、○八年政制發展的建議方案,我們希望能提升兩個選舉制度,即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組成當中的民主成分。我們一方面希望透過融入幾百位,當中有四百位直選的區議員納入這兩個選舉制度,加強市民和社會在這兩個選舉制度的參與。另一方面,我們表明不會再增加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因此這個方案,在立法會表決前後,依然約有六成市民支持這個方案,是有道理的。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立法會表決前,在十一月行政長官已經決定成立策略發展委員會。我們希望不論獲得立法會三分之二全體議員支持,抑或未能獲得這個支持,都依然有一個渠道和平台,容許我們繼續討論和研究香港如何可以落實兩個普選方案。所以在策發會裏,邀請了立法會議員、商界人士、專業人士、學者、傳媒界人士參與這個討論。我們期望透過這套討論,可以策動社會上不同界別和階層,支持兩套落實普選方案的模式。我們也希望透過策發會的討論,在立法會之外,可以策動社會上對這兩個問題的認識和認同,繼而在下一個階段,至我們在二○○七至二○一二年期間,有機會向立法會提出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正時,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基礎。

  在策發會內,我們已經有差不多一年的工作,我們開過六次大型會議和三次工作坊,我們十一月初也將會有一個工作坊,是有關立法會普選模式各種不同的方案。

  我們在策發會的工作已經進入了實質談及普選模式的階段。就行政長官的普選模式,我們討論了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提名委員會當如何組成?代表甚麼界別?甚麼人數?第二方面是提名委員會應該經過什麼程序和機制,提出行政長官選舉的候選人。第三方面是提名後,這些候選人應當怎樣面對香港社會和登記的選民?用甚麼模式進行一人一票普選?

  有關立法會普選的模式,我們也在討論三個方面,三個可能的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將所有立法會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第二個方向,是維持有部分地區直選議席,也考慮改變現有功能組別議席選舉的模式,將這些新的模式變成全部以普選產生。第三個方向是考慮推行「兩院制」。

  我們在策發會的討論已經逐步收窄大家意見上的分歧,我舉幾個例子。就提名委員會,現在整體上大家都會接受,須按《基本法》第四十五條來推動這個普選,要成立這個提名委員會。甚至李卓人議員都會提一提,他說應該由幾萬名的登記選民可以提出一個候選人,但是提了候選人之後都要回到一個提名委員會裏核實。

  經過多輪討論,不同黨派包括泛民主派的議員,都承認我們應該正視一個問題,就是立法會內六十個議席,有三十個是功能組別議席的代表,任何普選方案需要爭取到功能組別起碼局部的支持,才有可能有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員通過普選立法會的方案。這是憲制和政治現實,不單只要爭取三分之二議員的支持,現時在立法會內,有代表性的界别和團體都會要求有充分討論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第三方面我會提一提作為分歧收窄的例子,是在立法會我們有討論,在策發會也有意見表達,是否將兩院制的模式擱在一旁。我相信在十一月,我們會就這一個議題做一個取決。其實整體而言,主席女士,我們就這個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的工作方向和策略是「先圖後表」,我們一直認為應盡快訂出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但普選這個議題,因為牽涉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要處理好這個問題,特別是功能界別的未來出路,我們最重要的是社會各界能有充分討論,然後才可以有更大的機會達成共識。我們期望不同的政黨、政團人士能夠支持策發會的工作,務實地繼續收窄分歧,讓我們可以共同勾劃出一個普選的模式和路線圖,當有了普選的模式和路線圖,有了共識後,時間表就可以水到渠成。

  接着我想回應幾位議員今日提過的一些言論。李永達議員和其他議員非常着重除了在策發會內,我們在立法會會否討論普選的模式和路線圖?主席女士,我們一直都是雙軌進行有關的討論。我們除了在策發會內有討論,我們在立法會的政制事務委員會過去大半年都經常討論普選的原則和模式。我們將策發會的文件和不同團體和人士提出的各個方案,都全數向立法會的委員會交代,聽取各位議員的意見,也與策發會的委員作溝通。有關策發會的討論,我們準備明年上半年做一個歸納,發表一個報告,也將這個報告在香港公開,及向北京提交。

  李永達議員非常着重發表了報告後,在香港社會內怎樣運作。我相信在發表報告後,一定會有機會在香港社會供各位市民和不同界別團體進一步討論和表達他們對普選模式的意見。在二○○七年至二○一二年期間,我們如果需要提出新的方案,當然需要按照《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規定,爭取各位議員的支持。所以市民和立法會是有充分機會參與和討論。

  劉慧卿議員今日的發言比較興奮,比較激情洋溢,剛才我在前廳問她,是否她最近成功連任,比較感覺良好。我需要回應一下,劉慧卿議員特別關心到提名委員會將來的運作。主席女士,我們雖然在策發會裏,有人提及到提名委員會是否需要有些預選的機制,這些只不過代表個別委員在這階段提出的個別意見,這階段是百花齊放的階段,遲一步我們要做到「百川匯流」,所以在這階段,儘管有人提的意見未必是所有人同意的,但這並不重要,我們未到決策的階段。所以在這一個時段,特區政府未有定案,也正正符合特首所講二○一二年的選舉模式依然是白紙一張。

  張文光議員今日再次引用聖經的章節,提及亞洲區內最近有一些普選的地區出了問題。我有一點驚訝的是張文光議員將貪污和腐敗只是譬喻為一支刺、一根刺,其實黑金政治是非常嚴重的,可以將神奇化為腐朽。張文光議員用他卓越的辯才,再一次輕微扭曲了特區政府早前發表過的一些言論。其實早一個星期他曾問我們怎樣看亞洲區內發生的問題,他本來想測試我們會否認為其他社會民主制度出了問題,香港要遲一步才實施民主。但當他發覺我們的態度是正面時,他又將龍門拉闊一些。

  主席,我要重申我們的立場。

  第一方面,在香港我們有一個非常廉潔選舉的傳統,我相信我們有一天落實普選的時候,我們必然有能力,也會堅決維護公平、公正、公開選舉這一套制度。

  第二方面,現階段我們需要在香港的土壤種植一棵「普選」的樹,而這一棵「普選」的樹要建基於香港、植根於香港。我們要有「香港製造」的普選模式。所以未來的大半年是一個完全互動的時段,在策發會內外的討論、在立法會的討論,都會影響我們在○七年至一二年提出甚麼方案,進一步推動香港的民主發展。

  主席女士,我接着講一講關於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的事宜。我們提出除了司長、局長,要建立有副局長和局長助理的制度,我們希望今後經選舉產生的行政長官,不論是經間選或是經直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他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建立一個政治的團隊,實施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政綱和競選承諾,所有這些承諾都是要兌現的。

  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制度可以將參政的渠道擴闊,將政府本身可以囊括的人事網絡推廣,也將社會上不同意見的網絡與香港特區政府本身的架構得以互通。要這樣做,我們才可以集思廣益,這也是為將來有朝一日可以達至普選行政長官鋪路。

  有議員問──包括李永達議員問過,我們是否應該等到普選行政長官時才增設這兩、三層的政治委任架構?我相信如果我們永遠都在爭論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就永遠不能孕育,新的制度不會誕生。

  這裏我說一些題外話。何俊仁議員剛才提過,目前如果行政長官當選之後,我們是要求他退黨的,但這個規定並不在《基本法》之內,是本地立法,所以如果要處理、修訂,毋須修訂《基本法》。

  第二個重點是,我們推動政治委任制度,是希望整個政府的架構與時俱進。如果大家回想,在一九八五年,我們開始引入立法機關的選舉,當時是有局部的間選,先推動二十四席的立法局議席經選舉產生。到一九九五年,整個立法局就由選舉──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的選舉產生。但是,在過去的十多二十年,特區政府本身主要官員的架構、政治領導層一直都沒有變,我們要等到二○○二年才有一個改變。特區政府的架構不與時俱進,是難以繼續通盤和全面服務香港社會、香港市民。所以我們在二○○二年引入了政治委任主要官員的制度,也可以回應社會上的訴求,大家可以見到,例如在「仙股」事件和「沙士」之後,都是由我們的政治委任的局長承擔政治的壓力和責任,處理好社會上的意見。

  政治委任制度可以將香港特區政府的架構與外國民主制度的體制拉近。例如在加拿大和英國這一類的體制,他們都是有兩層至三層政治委任的官員,代表政府在議會內發言,處理立法和政治議題。英國有大臣、部長和政務次官;加拿大則有部長和議會秘書。所以如果我們在香港多開兩層的架構,是會有更多政治委任的官員,可以代表政府處理立法和政治敏感的議題。

  劉秀成議員建議,我們不如多開幾個政策局、多委任幾個局長。但這是不能夠協助我們建立一個有多層政治委任架構的團隊,不能夠讓政治委任的制度全面成長。我想回應劉秀成議員的是,這個政治委任制度進一步發展的建議,是不會導致有政黨「分餅仔」的情況出現。特區政府必然會繼續用人唯才,所有被提名委任的司長、局長、副局長和局長助理,都需要在他將要負責的範疇有一定的專長和能力,需要有政治技巧和應付議會工作及傳媒工作的能力,需要認同行政長官的施政綱領。我相信不會是特別幾個政黨囊括所有這些職位,大部分政黨在○七年的區議會選舉和○八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需要用上他們大部分的人才,但是我相信第三任行政長官,需要在有政黨背景的人士、公務員的同事當中、商界、專業界、學界,和可能是傳播界,都囊括一些有志從政、有能力的人士,也不排除一些「中間派」的人士,例如現有行政會議有張炳良教授這一類背景的人士參政。我相信第三任行政長官也要盡量將政治光譜放得闊一些。

  主席女士,最後我想提一提關於區議會相關的事情。我們已經完成區議會角色職能和組成的檢討,也會很快實施先導計劃。至於政制事務局方面,我們已經向各位議員提出二○○七年區議會選舉,引入「十元一票」的財政資助計劃,稍後我們會提出相關的條例草案。

  區議會工作方面,前幾個月,我探訪一個區議會。當日下午,參觀區內設施完畢後,我有機會與十多位當區的區議員討論一下他們關心的議題,至會面將近完結時,有一位民主派的區議員向我提:局長,特區政府會否考慮重新再提二○○八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方案,讓我們有機會爭取更多立法會的議席。他很誠懇,所以我也很明確回應他。我說如要推動政制發展,是要講求時機,時機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已經過去,當前形勢是難以再提有關的方案。

  其實,這一位民主派區議員提出這個問題,是反映了當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反對派議員在這個議會否決○七/○八方案,做了兩個錯誤的判斷:一是扼殺了香港政制可以有進步的機會,令我們不能擴闊參政的空間;是扼殺了政黨和政團後進、二三梯隊人士可以踏上這個政治階梯的機會。二是失去了擴闊香港民主進程有一個更廣闊基礎的機會。本來去年行多一步,今後我們討論普選的模式時便更有基礎。主席女士,但這也不要緊,在特區政府方面,和有份參與在立法會和策發會討論普選模式的人士中,我看到大家依然是熱切希望香港可以落實普選。

  特區政府必定會繼續持積極態度去推動。我們會就普選模式爭取共識,爭取有路線圖;我們會努力擴闊參政空間,將廣納賢能,和提拔政治人才的方案盡量推動;也會在地區層面,豐富區議會的職能,不論在特首、立法會、區議會和特區政府本身的架構貫徹執行,香港政黨、政團、願意參政的人士會有更多空間參與香港的政制發展和整個制度的成長。我們希望不同黨派持同樣積極態度,未來幾年努力就這些方向落實,讓香港政制毋須繼續原地踏步。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懇請各位議員支持施政報告和原動議,反對修正案。


2006年10月2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