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演講詞

border image

立法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就有關立法會跨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考察報告的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林健鋒議員動議的「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工商事務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職務訪問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考察的報告」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首先多謝20多位議員就此議案發言,就今年四月的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訪問團作出觀察,並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表達很多不同的意見。我嘗試作一個整體的回應。我的回應基本上有三部分:第一,在概念方面作一些澄清或解釋;第二,闡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給香港的發展機遇,以及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第三,希望可在一些特定範疇重點回應。

  在概念方面,剛才有議員提出幾方面的意見。第一,有議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廣東省九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過去回歸21年,在很多方面一直有合作,那麼今日我們所說的粵港澳大灣區到底有何新元素?有何分別?有議員表示擔心融合,融合在概念上有很多不同說法和理解,我認為一個比較準確的說法是,粵港澳大灣區其實是廣東省九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一個區域發展的概念去推行。區域發展的概念,就是每個城市着力繼續發展自身的競爭力,提高經濟、民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作為國家其中一個最開放、發展較快的區域,能夠以區域發展的概念發展,不單對香港有益,亦對整個區域和國家的發展有益處。所以,要做到區域發展,香港不但要和廣東省城市或廣東省合作,亦要與相關的中央部委在不同範疇推進政策的突破。因此有一個頂層設計,一個由副總理領導的小組推動發展至為重要,而行政長官作為該領導小組的其中一員,不但只是一員,而是可直接在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上提出我們的意見。整體上,大家是按區域發展的概念去推動。

  第二,有議員擔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會否影響「一國兩制」和香港的角色?香港會否消失?香港會否與其他內地城市沒分別?我明白這方面的憂慮和擔心,但我們清楚知道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所在,是由於它有「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三個區域發展中是最開放、最有國際聯繫的,原因是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習主席在上月會見港澳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代表團時,就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主席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關鍵在於創新,要思考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香港和澳門也要注意練好「內功」,着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事實上,今年「兩會」結束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回應提問時亦明確指出,即使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當然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內地和港澳在「一國兩制」下,會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增長極。因此,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事實上是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實踐。

  另外,有議員擔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否一個從上而下的規劃?是否我們完全被動?我認為,在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角色定位,不是一個由上而下或「政府說了算」便會發生的事情。客觀而言,我們看到不同城市事實上有其比較優勢,就香港而言,我們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貿易和物流中心,我們的專業服務、法律服務等優勢,其實是顯而易見,亦是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發展起來的,這不是政府的規劃,而是我們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因此,在一個區域發展的概念下,不同城市,包括港澳特區,按照各自的優勢,互相補足,促進發展,這便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

  另外,有議員擔心,政府或各方面呼籲年青人北上到大灣區發展。首先,大灣區包括廣東省九個城市和港澳特區,所以香港亦是在大灣區內;第二,我相信每個年青人都會循自己的興趣、學識和訓練,找到他們會在那裏發展的地方,這可以是香港,可以是內地,可以是海外。最重要是了解機遇何在,以及這機遇如何。因此去探索、了解、認識大灣區的發展是很合邏輯,很正常的做法,這使年青人更能明白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好發展其優勢。另一方面,留在香港發展亦很重要,我們更要發揮「一國兩制」,更要發揮好香港目前的優勢所在,因此很需要人才就這方面發展。

  除概念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和重點工作方面,簡單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重要機遇,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有兩方面重要機遇,一方面可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這可解決剛才有議員所指的「瓶頸」問題,或產業單一化問題。另一方面,除了經濟發展,亦可透過建設大灣區成為一個優質生活圈,拓闊香港居民在就學、就業、創業或生活的空間和選擇,使大灣區成為香港廣闊的腹地。

  特區政府在推動大灣區建設基本上有三方面的工作重點。第一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過去一年可看到特首在其兩份施政報告內,在創科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發展方向、措施和投放資源,這正是習主席所言我們要練好自己的內功。

  另一方面,我們亦向中央爭取相關的政策,促進在科技方面的發展。這些政策包括實現科研資金「過河」,跨境撥款,使香港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可以使用內地的資金。另外,我們與國家科學技術部及中科院簽署合作安排和備忘錄,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並設立「大灣區院士聯盟」等。這些都是政策的創新和突破,也是締造良好的環境,讓我們可以發展創新科技。

  第二方面的重點工作是便利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大灣區提供一個空間,供應土地、人才,讓我們的優勢產業能有進一步發展和開拓的空間,這包括了醫療產業、高等教育等方面。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如要成為優質生活圈,能夠發展和培育優質的醫療人才和服務至關重要。也有議員剛才提到退休人士日後在大灣區內生活,其中一個關注點就是醫療服務。所以我們的優勢產業如何落戶大灣區需要我們的努力。

  第三方面是透過政策的創新與突破,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等。這當然需要有政策突破、創新這方面的工作。

  在一些特定的範疇內,正如我剛才所言的創新科技,有議員提到我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訓人才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並投放資源和推出措施。以創科發展為例,為培育更多本地創科人才,創新及科技局已於本年八月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當中的「博士專才庫」計劃,資助指定機構聘用博士後專才從事研發工作,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則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在引入人才方面,特區政府於本年6月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以配合創科業界延攬人才的需要。所以特區政府會繼續在吸引人才、培訓人才和挽留人才方面努力。

  另外,便利營商也是重要的環節。特區政府尋求持續豐富CEPA的內容,為本港企業爭取更多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促進和利便兩地之間的貿易和投資。

  專業服務是香港的強項,因此我們應該更好利用大灣區的發展來促進專業服務進入內地市場。目前而言,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相關專業人士可以透過CEPA參加內地40多項專業及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香港專業團體和內地有關規管機構已就多個專業資格達成互認協議或安排。

  旅遊方面,當然大灣區建設是促進粵港澳三地旅遊發展的重要一環,讓大灣區可以擔任「一程多站」和「國際城市旅遊樞紐」的角色。今日在香港也舉行了旅遊論壇,集合粵港澳三地,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便是其中一個主題。

  在金融方面,香港會發揮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優勢,為大灣區的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包括離岸人民幣業務、項目融資,以及風險、資產及資金管理等。

  稅務安排上,我們會積極反映香港市民的關注與需要。最近新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對港人的影響,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已作出正面回應。有議員提到一些稅務政策如何在大灣區內實施,我們會跟內地商討,但我們必須顧及國家整體政策,以及如何在大灣區內配合到彼此的情況和需要而作出合適的做法。

  便利措施方面,中央是很清晰的,就是會陸續出台一些便利港人在內地就學、就業和生活的措施。在過去的一年,已陸續出台了這些措施,當中包括今年九月已開始的居住證,讓在內地居住滿六個月的香港人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將來我們會爭取和商討更多便利措施,期望可建立大灣區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地方。

  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時,最重要是相關業界了解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提出發展建議,而政府則擔任一個「促成者」的角色,特別在政府對政府的政策創新和突破工作上,與廣東省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溝通,爭取措施和政策的落實。局內亦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稍後亦會尋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支持,開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的職位,希望能獲得議會的支持,使我們能更有效地推進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

  我們會繼續做好推廣、宣傳方面的工作,目前已推出的一系列推廣、宣傳活動,包括在年青人較多使用的渠道如網站、社交媒體、網絡媒體等,介紹相關資訊、發展方向和每個城市的情況,讓無論商會、專業團體、非政府機構或一般市民均可掌握有關資訊,從而思考如何利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主席,我們會繼續與立法會議員、業界、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特區政府會做好「促成者」的角色,與內地政府商討,協助業界爭取在拓展機遇過程所需要的政策創新和突破。

  主席,有議員亦提到,今次的職務考察為議員提供很好的機會,讓跨黨派的議員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內地的發展,亦有議員提議,希望日後能有相關的職務考察,到內地不同地方了解國家的發展。就此方面,特區政府,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一定會做好我們的配合工作,做好「促成者」的角色,只要議會或議員希望到內地進行職務考察,我們一定全面配合。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18年12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2時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