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nt

border image

新聞公報

border image
普選行政長官之日就是香港政制成熟之時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四月四日)表示,要使政治體制得以茁壯成長,不但牽涉選舉制度,還需要有政治人才和由逐步建立管治傳統予以配合。

  他說:「普選行政長官之日,就是香港政制成熟之時,我們將會見證選舉制度、政治人才及管治傳統發展匯聚成流。」

  他說:「到了那個時候,參選行政長官的候選人,既要爭取市民支持,亦要組成完整的班子及提出施政綱領,在選舉前向市民交代,而當選後須要由整個班子共同負責落實競選政綱。」

  林瑞麟出席由政制事務局和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基推會)合辦的「基本法實施十周年暨頒佈十七周年研討會」致辭時,發表以上意見。

  目前,在政制發展方面,政府將發表綠皮書;在培養政治人才方面,政府希望加設兩層政治委任的副局長及局長助理;至於管治傳統的建立,從最近的行政長官選舉已可見雛形。

  他說:「雖然特首是由間選產生,但候選人已拿出較全面的競選宣言,讓市民知悉他們所作的承諾。」

  「候選人亦公開在電視上辯論施政理念,令市民更清楚了解他們的政綱。」

  林瑞麟說,過去三十年,在不同的階段,有人就香港問題提出不同的疑問。例如,在一九七八年,有人問中國的改革開放會否走回頭路;在一九八四年,他們問《中英聯合聲明》是否真的能落實;在一九九七年,他們擔心香港會否繼續成功;到二○○七年,他們問會否有普選。

  「在這些年來,基本上我們都在面對同一個問題:『香港會否屹立不倒,怎樣才能確保香港繼續成功?』」

  他說,時間證明了香港是完全有能力繼續創造成功的!

  「既然連九七回歸這麼重大的歷史憲制問題我們都能夠處理,普選的問題,只待時機成熟,同樣能夠自然地解決的。」他說。

  回顧香港回歸十年,林瑞麟表示,香港人克服了三個挑戰,豎立了三個里程碑。

  第一,《基本法》推動香港的經濟轉型。在回歸前的十三年,政府用了大量的精神和時間去處理順利過渡的問題。當年,他已經意識到香港就社會、經濟、民生等方面的政策都沒有足夠的準備。

  在一九九七/九八年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風暴,帶來了近六年的經濟衰退,幸好在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框架下,香港經濟與內地接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及平台,讓香港從逆境中逐步恢復過來。

  第二,《基本法》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基本法》使香港得以保留世界貿易組織(世貿)成員的身份。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可以在國家加入世貿後,與內地簽訂自由貿易安排,帶動香港的經濟復甦及經濟轉型。

  他說,《基本法》給予我們新的發展空間,並不只限於經濟。例如,去年陳馮富珍女士就以一個中國公民和香港專業人士的身份,參選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一職並成功當選。

  第三,《基本法》推動香港政制民主化。過去十年,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將香港變得比回歸前更民主。「回歸前的港督,是由英國委任,香港人無從參與。」林瑞麟說。

  他說:「最近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曾蔭權先生獲得超過八成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委員的支持,這選舉結果與不同大學的民意調查是吻合的,印證了選委會確實是具有廣泛代表性,能充分反映香港民意。」

  在立法會方面,直選議席已從第一屆的三分之一,增加至第三屆的百分之五十。

  林瑞麟表示,在第二屆特區政府任期內,政府提出進一步推動香港選舉制度民主化的方案,透過將區議會議員加入選委會,以提升二○○七年行政長官選舉的民主成分,及讓區議會議員互選更多立法會議席,同時亦建議增加直選議席,以加強二○○八年立法會的代表性。

  他強調,雖然二○○七及二○○八年的方案未能獲得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支持,但特區政府是堅定不移地逐步落實普選的最終目標。

  他說:「自二○○五年十一月成立策略發展委員會(策發會)以來,我們不斷討論實質的普選方案,展開有關普選路線圖及時間表的探討。」

  「第三屆特區政府七月正式成立後,會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並以此為基礎就普選問題作公眾諮詢,共同就此問題為香港尋找一套答案。」林瑞麟說。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